書名:有罪推定
作者:黃致豪
出版社:寶瓶文化
感謝寶瓶文化給予機會試讀《有罪推定》。
這本書,在書名《有罪推定》就吸引了我的目光。國際公認的刑事訴訟基本原則為「無罪推定原則」,其意思是:「被告未經審判證明有罪確定前,推定其為無罪。」,因此,在判決尚未定罪之前,一律認為被告是無罪的。
此書作者黃致豪身為許多重大刑案被告的辯護律師,我很好奇,在他的筆下會以什麼方式呈現被告的臉孔,而這六個故事,又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串連呢?
最開頭的〈二刀流男孩的存在主義〉講述的是大眾運輸隨機殺人案,從犯案者林宮太的日常生活,轉到受害者林宏光當日的遭遇,接著是新聞媒體的報導,最後才是貫穿本書的靈魂人物黃粱律師視角。
原本我困擾於有些專有名詞無法理解,像是「律見」等詞彙,但隨著故事進展,能夠透過劇情理解,且人性刻畫之深,法庭攻防戰如此精彩,一瞬間無法理解的詞彙就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隨著一樁樁案件展開,可以看到解離性人格障礙、家庭人倫悲劇、因精神疾病產生妄想、隱瞞真相受眾人唾棄的罪犯等等案件,每一章節不連貫,都仔細講述了每一起案件的背景,剖析了人性最深處,讓我見到許多從未見過的光景,也接觸到了截然不同的想法。
最後結束得有點惆悵,感覺似乎故事還沒說完,原本期待對於貫穿故事的重要角色黃粱律師會有更深層的描寫,但最終還是聚焦於犯下刑事案件的人們以及法庭上演的攻防戰,我覺得有點可惜,黃粱律師對於司法、社會環境以及被告的想法都已透過故事呈現,然而他本人為何一次次接下讓眾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案件,好像模模糊糊地抓到了一些想法,但總覺得無法全面理解,且越往下看,越能感受到他的疲憊與厭世,然而黃粱仍舊是一位辯護律師,沒有離開崗位,因此我個人非常好奇黃粱律師的心境,以及過往人生經歷是否對他產生了影響。我也思考著為何將本書律師取名為「黃粱」,不知是否跟「黃粱一夢」這句成語有關?
平常我所能見到的刑事案件,大多只能透過新聞媒體得知,媒體為了點閱率變得噬血與誇大,網路大眾你一言我一句被風向帶著走,好像從來沒有人想去理解,是什麼樣的背景,才導致一樁悲劇發生?或是長期受到了什麼委屈,才會想要透過激進的方式解決?還是其實生了病,因此才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透過這本書,能夠用另一個角度看待刑事案件的被告,塑型他們人格的原因、醫學上的見解、悲劇發生的始末、以及證人提供的偽證,看著這六個故事,彷彿就是看著社會的縮影,我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社會的角落有些人是無法被安全網接住的,也告誡自己,不要盡信社群媒體的消息隨之起舞。
《有罪推定》是一本非常精彩的刑案小說,即便是虛構故事,但作者以刑案為靈感的創作,讓我感到真實度相當高,或許有些悲劇總是一再重演,也或許世界上總有一個角落正在發生類似案件,這些事情可能不會出現在你我周遭,但我們可以透過故事閱讀,進而理解、咀嚼並思考,不再是只看到媒體呈現的一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