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借物少女
作者: 瑪莉‧諾頓
出版社:博識圖書
感謝博識出版社給予試讀《借物少女》的機會,印象中許久以前也曾看過《借物少女》的中文版小說,但已經幾乎沒有印象,很開心可以透過這次機會再次閱讀。
我也看過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借物少女艾莉緹》,我知道吉卜力改編版本與原作《借物少女》大不相同,但閱讀時腦中還是會浮現吉卜力工作室設計的人物樣貌,對我來說有畫面形成會更好閱讀,真的很難屏除過去已深植在腦中的印象。
故事的開端,是由梅阿姨向凱特說起自己的弟弟,他在九歲時因風濕熱到鄉下養病,沒想到在那裡有了奇妙的際遇。
你是不是也有明明記得東西就放在某處,卻怎麼樣都找不到的經驗呢?東西並不是憑空消失,而是被「借物者」拿走了,他們是一群小小的人,如字面所示,靠著「借物」過活。
第二章開始就是以借物者的視角闡述,透過角色的對話與行動,能非常好理解世界觀以及借物者的生活模式,角色個性鮮明活潑,艾莉緹聰慧機敏,且不畏懼挑戰新事物;媽媽荷蜜莉有自己嚮往的生活,對於移民十分牴觸;而爸爸胖德一肩撐起養家責任,守護著一家三口。
我非常喜歡描述人類的東西在借物者的眼裡是如何呈現的片段,對人類來說短到已經握不住的鉛筆,借物者要花些許力氣才能使用;有圖案的郵票,可以裝飾在借物者的牆壁與天花板,彷彿是有花紋的壁紙;人類可以一手掌握的馬鈴薯,借物者卻必須使出全身力氣才能滾得動,這一切都顯示著小小人的與眾不同之處。
還有艾莉緹初次與男孩見面的對話,呈現了價值觀的碰撞,艾莉緹說,他們的行為是「借物」,男孩疑惑,把東西直接拿走的行為不就是「偷」嗎?男孩也以自己的觀點提出,他沒有見過艾莉緹一家以外的借物者,認為借物者可能要滅絕了。
而男孩對借物者產生了無比的興趣,他幫助艾莉緹送信,把一個又一個玩具家具送給艾莉緹一家,借物者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寶物從天而降,媽媽荷蜜莉成天沈浸在佈置的喜悅之中,連先前爸爸胖德「被看見」的恐懼都全然拋到腦後,歡天喜地過起了富足的黃金歲月。
然而,屋子裡終究還是有人發現了異狀,畢竟對於人類來說,不告而取謂之偷,在借物者屋子裡的蕾絲手帕、頂針、吸墨紙、綠寶石手錶,一個一個都是鐵錚錚的證據,因此鐵了心找來了補鼠人、警察,打算把那些小小人燻出來,一網打盡。
故事的最後兩章,又回到了梅阿姨與凱特的視角,梅阿姨以講述的方式描繪了當時的景況,她弟弟想盡辦法幫助借物者敲出一條逃生道路,當時必須瞞著所有人,又不得不馬上離開,沒有人知道,借物者是否平安脫逃,或是已葬送在大鐘底下的洞穴中。
最終章凱特問了,這就是故事的結局嗎?但梅阿姨表示:「但也是故事的開始……」又講起了借物者可能會怎麼移動、如何過生活,帶來了無盡的想像,讓人期待著《借物少女2:野外傳說》中,艾莉緹一家將會遇到什麼困難,又如何一一克服。
本書的最後附上了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葛容均副教授的導讀文章,帶領讀者簡單又快速地了解作者瑪莉‧諾頓的生平,也提到了對於「家」的想像與意義,以及不同生靈物種的交流碰撞,讀完整個故事後,每個人從中或許都會得到不同的感悟,透過專業的導讀文章,就能夠更加了解故事想要帶給讀者的意義。
留言列表